2019年健康數據顯示,亞健康人群的比例高達85%,15%的人處于疾病狀態;高達75%的老人被≥1種慢性病困擾,未來10年,各種慢性病還將爆發式擴展并越來越年輕化。但其中,很大部分原因都能歸咎于我們對健康正確觀念的缺乏、對健康促進認知的不足。其實,健康維護和慢性病防治可以從健康時便開始,在身體健康時正確運動、正確生活。
國內健康促進專家表示,心肺功能、肌力水平、柔韌性和協調節律等功能性特征能在一定程度反應健康狀況,成為功能性健康的評判標準。
這里需要在引出一個概念——健康促進,即促使人們維護和改善自身健康的過程。做健康促進,首先需要對上述功能性的健康指標進行監測和評估;其次,非涉醫部分的健康促進,除了鍛煉,還囊括許多對心理和情緒方面的關注。我們將其分為動態健康促進和靜態健康促進:
動態健康促進,很好理解,就是對“心肺功能、肌力水平、柔韌性和協調節律”進行針對性的運動訓練。比如較適合中老年人的瑜伽、太極拳、北歐健走等有氧運動,讓身體大肌群保持至少10分鐘的節奏性活動,這樣心臟跳得更快的同時能夠消耗較多熱量,從而提升心肺功能。輔以專業化器械的肌力水平、柔軟度和協調節律訓練,則能夠鍛煉肌肉強度、靈活度和控制能力等方面。
以“北歐健走”為例。這項來自北歐的運動,緣起于滑雪運動員和軍隊手持特殊設計的健走杖前進以訓練體能,最終在熟齡人群中流行開來。運動時,健走杖就像手臂的延伸,必須雙手握杖支撐地面,借由杠桿力量將身體向前推進。這樣使用者能以更小的力氣,邁出更大的步伐。不僅能鍛煉到背部、腹部、腿部和手臂的肌肉;還能有效減輕下肢關節壓力,減少關節磨損。
上述我們提到諸多適用于中老年的健康促進方法?;谑袌稣{研,我們也發現,康養客群已成為健康促進的主要客群。這里,我們將健康促進客群大致分為三類:中老年人群、新三高亞健康人群和體態不佳需要調整塑形的人群。
為什么中老年人群最需要健康促進?首先,癌癥、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老年病在人類最重要致命原因中首當其沖。而一旦需要照護的老人增多,對于康養社區,甚至對于國家、社會和家庭來說,都是一種不言而喻的沉重負擔。但審視國內長期照護系統,仍著眼于失能者的慢性期照顧,對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促進相對匱乏。其實,針對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除了基本的飲食控制、康復測評和體態評估外,慢病防治、主動康復和體能訓練也不應該被忽視。
、
健康評估、康復測評
而新三高亞健康人群,我們所指的是高學歷、高收入、高壓力人群。作為康養項目的潛在客群,這類人群在生活習慣上,難以達到“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等健康生活狀態;同時,精神壓抑、焦慮狀況嚴重。因此,可以通過“康復測評、體態評估、中醫診斷、中醫理療”等促進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身體調理,再補充冥想禪修、心靈秘境等自然療愈。但體態不佳需要調整塑形的人群就另當別論了,他們可以根據動態健康促進提供的方法來鍛煉,如養生瑜伽和中醫引導。
養生瑜伽
總結
※ 文章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點擊閱讀 2. ChinaAid 講座預告 | 棲城許偉:實證之路,養老社區配套使用者調研 3. 陸家嘴峰會預告:“棲城-養老設計趨勢報告2020”即將發布 5. "GTALK 養老創新思享會"首次舉辦,十四問直指行業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