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TICAL DISTRIBUTION / MIXED CITY
項目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的禮嘉智慧公園創新中心西區,總用地面積25.6公頃,分為A06-6、A06-7、A07-3、A07-6四個地塊。2020年棲城設計通過國際競賽中標該項目,后歷時一年,現A06-7、A07-3地塊(一期)已進入實地施工階段。
01
項目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
02
設計理念
DESIGN CONCEPT
我們以此為理念,將智慧山谷(產業)、煙火社區(人)、野生地表(自然)有機疊合,用全新的產業園空間形態,再現重慶獨有的山城空間特色。使個人,企業,產業,科技,城市與自然生態協同復合,形成更具前瞻性的產業生態社區。
03
規劃設計
OVERALL DESIGN
▲ 規劃生成
創新中心西區的整體規劃思路遵循“空間協調、功能互動、交通互聯、生態滲透”四個原則。
場地中央綠軸,串聯起東西三大生態綠地,濱江景觀帶、紅崖寨公園與禮嘉智慧公園片區形成了貫穿基地的生態綠廊;
整個場地的生態基底依托該生態綠廊,劃分成各個建筑組團,同時也將城市片區功能和被路網分割的生態谷道全部縫合為整體;
生成18個規模60米×60米的智慧山谷,控制樓棟數量,以便簡化內部交通組織,盡可能降低對場地的改造;
創新中心西區在縱向規劃上,也延續了“智慧山谷、煙火社區、野生地表”的設計理念,在連廊以下的地表層、平臺部分的裙房和辦公塔樓分別布置了和垂直帶譜相對應的不同功能。
智慧山谷指代上部的塔樓空間,主要容納了企業總部和孵化辦公的使用需求。平面設計上講求集約性,故標準層設計為回字形,同時滿足大平層和流線的便捷。
煙火社區表現為裙房上的三種配套方式,包括辦公配套、城市配套和特色專業配套。考慮到企業使用的便利性,每個組團都將提供一整套齊全的辦公配套功能,同時也為初創小企業提供了靈活多變的共創辦公環境;沿中央生態綠廊,點綴著更為開放的城市性服務空間,具備了更加吸引人的商業、休閑功能;而結合基地西側的中央綠地,打造了一處高品質城市級配套,為各階段企業提供推廣、信息交流、科技培訓等專業服務。
野生地表表現為大量的底層架空,結合中央綠軸,將消費、休閑、運動等功能與自然生態緊密聯系。底部空間的“呼吸感”,令人直觀地感受到綠色滲入組團內部。
04
單體設計
ARCHITECTURAL DESIGN
單地塊設計完全沿用了整體規劃的設計思路,形成三個疊合系統。
采用最經濟合理的建筑尺寸來塑造每一個智慧山谷,通過退臺花園、裙樓平臺及架空空間,進化出統一而多樣性的形體語言,確保了園區的形象統一。
60x60m的標準體塊,使得塔樓標準層擁有近2600㎡的U型大平層空間,能最有效地提升企業擴展和劃分的使用效率。
利用山地與城市道路的高差,設置多層次的區內交通,并結合了各地塊標高,以空中步行體系將各個建筑單體連接為整體,納入到開放的城市步行系統,進一步強化重慶立體城市的DNA,構建區域大產業公園基地。
而這條立體交通體系,也串聯起了垂直帶譜的各個重要建筑功能,同時大量的架空空間與平臺體系,也提供了豐富的公共空間體驗:中軸咖啡廳、甜品店、書店、共享會議室、健身房、幼托中心、膠囊酒店等。
05
細部設計
DETAILED DESIGN
標準層設計層高4.35米,我們通過設計以滿足辦公房間的自然通風、自然排煙的要求,并采用多聯機空調系統,有效地保證了房間的凈高超過了3米;
PROJECT
INFORMATION
項目名稱 | 禮嘉智慧公園創新中心西區建筑方案設計
項目地點 | 重慶 兩江新區
建筑面積 | 一期約38.4萬平方米,二期約51.1萬平方米
用地面積 | 25.6萬平方米
設計單位 | 棲城(上海)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項目業主 | 重慶兩江新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設計主持 | 沈利江、范獻、施政磊
項目負責 | 施一峰、丁豪
設計團隊 | 殷珣、程席沛、商夢琦、江鵬鵬、余力謹、譚劍、張繼坤、王瑞、魏嫣華、黃淳欣、崔銀實、婁劉孟、李奕昂
設計周期 | 2020年9月至今
建設進度 | 施工圖階段
合作單位 | 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
項目統籌 | 湯啟明、李兵、陳鴻翔
項目負責 | 張引
建筑專業 | 尹藝霖、李璐、方燕、徐洪鴿、方進波、李波、王若曲、賴韜、姬星宇
結構專業 | 鄭鵬、羅蔣皓、陳娟、朱洲、吳勝達、蔣立、黃友志、張宏銘
給排水專業 | 鄧月明、談濤、陳思屹、劉敏、胡強、王凱宇
電氣專業 | 朱亮亮、黃蓉、徐茂丁、向橙、劉雷、宋鵬飛、曾小龍
暖通專業 | 冉云、姚大軍
節能綠建 | 謝崇實、蔣有菊、黎昆
海綿城市 | 蔣超、張晉海
GN棲城設計在中國深耕18年
一直致力于專業縱深,產品思維和藝術性的融合
創作優秀設計作品
在產業辦公、高端住區、商業、景觀領域業績卓越
在康養地產領域尤其突出
提供從定位,設計到運營指導的全鏈服務
以專業和系統的解決方案創造價值